一、用于可燃氣體監測報警
目前,氣敏材料的發展使得氣體傳感器的靈敏度高、性能穩定、結構簡單、體積小、價格便宜,并提高了傳感器的選擇性和敏感性。現有的燃氣報警器,多采用氧化錫加貴金屬催化劑氣敏元件,但選擇性差,并且因催化劑中毒而影響報警的準確性。半導體氣敏材料對氣體的敏感性與溫度有關。常溫下敏感度較低,隨著溫度的升高,敏感度增加,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峰值。由于這些氣敏材料在需要在較高溫度下(一般大于100℃)達到敏感度最好,這不僅要消耗額外的加熱功率,還會引發火災。

將氣體傳感器安裝在易燃、易爆、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、儲運、使用等場所中,及時檢測氣體含量,及早發現泄漏事故。并將氣體傳感器與保護系統聯動,使保護系統在氣體到達爆炸極限前動作,將事故損失控制在最低。同時,氣體傳感器的小型化和價格的降低,使之進入家庭成為可能。
二、在氣體檢測及事故處置中的應用
1、檢測氣體種類及特性
在氣體泄漏事故發生后,事故處置將圍繞采樣檢測、確定警戒區域、組織危險區域內群眾撤離、搶救中毒人員、堵漏、洗消等方面展開。進行處置的第一個方面應該是盡量減少泄漏對人員的傷害,這就要求了解泄漏氣體的毒性。氣體的毒性指泄漏使物質能夠擾亂人們機體的正常反應,因而降低人在事故中制訂對策和減輕傷害的能力。美國消防協會將物質的毒性分為以下幾類:
NH=0火災時除一般可燃物危險外,短期接觸沒有其它危險的物質。
NH=1短期接觸可引起刺激,致人輕微傷害的物質。
NH=2高濃度或短期接觸可致人暫時失去能力或殘留傷害。
NH=3短期接觸可致人嚴重的暫時或殘留傷害。
NH=4短暫接觸也能致人死亡或嚴重傷害。[ZK)>
注:以上毒性系數N/-H值只是用來表示人體受害的程度,不能用于工業衛生和環境的評價。
由于有毒氣體可通過人的呼吸系統進入人體造成傷害,在處置有毒氣體泄漏事故時的安全防護必須迅速完成。這就要求事故處置人員在到達事故現場后,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了解氣體的種類、毒性等特性。

進入現場→吸附氣體樣品→氣敏元件產生信號→計算機識別信號→計算機輸出氣體種類、性質、毒性及處置方案
由于氣體傳感器的靈敏度較高,在氣體濃度很低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檢測,而不必深入事故現場,以避免不了解情況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。使用計算機處理,以上過程可以迅速完成。這樣,可以迅速準確地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,實施正確的處置方案,將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。另外,由于系統中存儲常見氣體的性質及處置預案等信息,如果知道泄漏事故中氣體的種類,可直接在這套系統中查詢氣體性質和處置方案。
2、尋找泄漏點
當泄漏事故發生后,迅速尋找泄漏點,采取適當的堵漏措施是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的必要條件。在有些情況下,由于管線較長、容器較多、泄漏點較隱蔽等原因,特別是泄漏較輕時,泄漏點的尋找比較困難。由于氣體的擴散性,氣體從容器或管線中泄漏出以后,在外部風力和內部濃度梯度的作用下,開始向四周擴散,即離泄漏點越近,氣體的濃度越高。根據這一特點,使用智能氣體傳感器可解決這一問題。與檢測氣體種類的智能傳感系統不同的是,這種系統的氣敏陣列選用若干敏感性部分重疊的氣敏元件組成,使傳感系統對某一種氣體的敏感性增強,利用計算機處理氣敏元件的信號變化,可以很快檢測出氣體的濃度變化,然后根據氣體濃度變化找到泄漏點。
目前,氣敏元件集成化使傳感器系統的微型化成為可能。例如,日本松下公司研制的一種集成化超微粒傳感器,可探測氫氣、甲烷等氣體,集中在2mm見方的硅片上。同時,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以使這種系統的探測速度更快。因此,可以開發小型易于攜帶的智能傳感器系統。將這一系統和合適的圖像識別技術相結合,利用遙控技術可以使它自動進入隱蔽空間、有毒有害等人員不宜進入的地點工作,查找泄漏點的位置。
更多傳感器相關文章請見:http://www.neohoutdoors.com